厦门二中成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学 厦大将开放、共享教育资源
【解读】
厦门大学和厦门二中
为何能走到一起?
昨天,厦门市教育局和厦大签订共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协议,这意味着厦门二中成为厦大的附属中学。
厦门二中目前拥有鼓浪屿和五缘校区,鼓浪屿校区是初中部,高中部在五缘校区。
外人对厦门大学和厦门二中走到一起,觉得很新奇,出席共建协议签约仪式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说,这是一场谈了79年的“恋爱”,到今天才“定终身”。叶重耕既是二中的校友,也是厦大校友,他曾经是二中100米跑、跳远、铅球的纪录保持者。
两校第一次发生交集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后,为躲避日军炮火,厦大在迁往长汀办学前,曾借用厦门二中前身的英华中学校舍,在鼓浪屿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厦大在鼓浪屿设了新生院,也借用了英华中学校舍复课。
不过,双方更密切的联系要从厦门二中前生说起。厦门二中是由英华中学、毓德女中、怀仁女中、厦大校友中学等鼓浪屿岛上诸中学几经组合而成的,其中的厦大校友中学,是厦大在1949年在鼓浪屿创办,为的是解决教工子女上学问题。
厦大和厦门二中因此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说,校友中学的创办人就是中科院院士、曾在厦大任教的卢嘉锡,卢嘉锡后来任中科院院长;其中的一名教师张乾二后来成了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当时,厦大规定夫妻两人不能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因此,厦大著名教授李法西的太太陈碧玉就到校友中学教书,陈碧玉后来创办了外国语学校。
1951年,厦大校友中学率先公立,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换句话说,厦大校友中学是最早汇入二中这一组合中的。
厦门二中校长吴启建认为,两校也有人文渊源——厦大有很多著名校友毕业于厦门二中。譬如说,曾任厦大党委书记的吴宣恭教授,厦大海洋系第一位女博士生的洪华生教授等,最近的名人是:在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位名叫苏新专的中国人被公认为做出不可忽视的努力,苏新专也是厦大和厦门二中校友。
本报的消息来源说,此次二中成为厦大附属学校,离不开这些校友在其中的穿针引线和各种游说。
成为厦大附中后
二中能享受哪些福利?
厦门二中昨天一直强调,与厦大的合作是实质性的深度合作,而不只是挂个牌子的泛泛之交。
吴启建坚信,借力厦大,二中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福利1
双方要联办高中创新实验班
从目前看,这一合作结出的最大成果是双方将通过联合创办高中创新班,开展人才培养实验。
早前,厦大和科技中学也联办了科技创新班,二中透露,二中的创新实验班初步设定在足球和人文两个方面。在招生上,估计也会参照之前的创新班,实行自主招收,创新班的一部分讲座和课程将由厦大老师开设。
福利2
厦大要派人出任二中副校长
根据昨日签订的协议,厦大将定期选拔一位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挂职或兼职担任厦门二中副校长,还要推荐知名专家任二中顾问。
此外,厦大将对厦门二中教师业务培训、学历学位教育、听课观摩、教学研讨,参加学术讲座、大师班学习、国内外交流等提供支持。
福利3
厦大学生将当二中学生小老师
在学生方面,厦大组织厦门大学留学生和优秀学生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与帮助,组织教师为厦门二中师生举办讲座和竞赛指导。
福利4
二中老师可以有厦大“密码”
厦大校方昨天说,厦大将向二中学生开放厦门大学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和实验室、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等教育教学资源。
更重要的是,厦大也将向厦门二中教师开放图书馆,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等,吴启建说,这相当于我们拿到了厦大的“密码”。
【热点】
厦门二中
以后叫啥?
厦门二中的全称其实是“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这个称呼仍然保留,而且作为学校的“第一名称”,新冠名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是学校的“第二名称”。
厦门二中
属于谁管?
昨日的共建协议说,厦门二中的法人名称、性质、资产、行政隶属和预算管理体制及经费安排渠道不变,换句话说,厦门二中仍是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
“看上”二中
厦大咋说?
厦门二中是厦大第五所附属中小学,在此之前,科技中学、音乐学校、演武小学已经成为厦大附属中学(小学),在漳州港,厦大也有一所附属中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厦大副校长叶世满说,除了和厦门二中的历史渊源之外,这也是落实厦门和厦大的战略合作协议,“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服务厦门是厦大义不容辞的责任”。
叶世满还说,厦大最愿意招收的是“素质全面,多元成才”的人,因此,厦大也愿意和中学探讨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原因很简单:中学办得好,就能为大学输送更多优质的生源。
【新闻链接】
教学质量一直在往前冲
厦门二中教学有绝招
厦门二中副校长王守琼认为,厦门二中之所以能成为厦大附中,除了历史、人文渊源等之外,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厦门二中近年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往前冲。
她说,很多人只注意到我们的足球队每次获奖纪录的刷新,在美术上的特色,其实,我们在学业上的进步,一点也不亚于足球场上的“进球”。
她的潜台词是,二中的学生会踢球、会唱歌、会画画,也会学习。特别是世俗的衡量指标:高考成绩,近几年表现都出人意料。
高中三年,二中学生进步巨大
2014年,厦门二中本一上线人数是156人,上线率是30.9%。这是什么概念?这届毕业生2011年中考时,按照当年厦门本一上线率和中考位次,划出的本一指标数,只有19人。也就是说,假使当年厦门高考本一上线率是20%,那么,2011年中考达到前20%的,二中只有19人。更通俗地讲,按中考成绩预估,二中只有19人能上本一线,二中只要有19人上本一线,就没有退步,但实际上,有高达156人上本一线。
2015年,厦门二中的高考成绩达到小高峰,本一上线人数是286人,上线率是51.3%,按中考成绩本一指标是23人,当然,二中被“211”和“985”高校录取的人数,就远不止23人。
今年高考,本一上线人数是252人,上线率是43.6%,而按中考成绩的本一指标数是19人。
为什么厦门二中学生的进步那么大?除了常规的做法,譬如说师资的精心培养等,二中也有独有的二中经验。
从“低起点”做起,教学先易后难
王守琼认为,二中学生高进步值是建立在“低起点”上。
二中坦言,在现行的平行志愿的中招志愿填报方式上,学生的水平就像割韭菜一样整齐,二中的生源的确无法和第一方阵学校相比。
王守琼说,我们一开始的教学起点,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每节课的内容都力求适合我们的学生水平。一开始,学生都觉得,老师一节课讲的不太多,讲的也不难,作业也不多,自己都听得懂,因此信心十足。但学生或许不会觉察到,我们在逐渐加大容量、增加难度,学生也就这样一个月一个月地进步。
创新“双合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二中开始一项名为“双合课堂”的教改。在搜索引擎上,基本上是找不到“双合课堂”,因为它基本上是二中的创新。
二中的“双合课堂”,呈现“三三制”的新格局,九个学习小组像九宫图,方便教师走进学生中去交流,检查作业。在这种教室布局下,学生想打瞌睡都难。课堂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有展示报告,教师点评、归纳、总结和提升。
撇开理论,“双合课堂”的魅力被认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与此同时,二中还开设学习方法指导。
王守琼说,一方面,“双合课堂”使得学生愿意学,另一方面,学法指导使得学生会说,双管齐下,成绩能不提高吗?(文/记者佘峥通讯员黄晓佳/记者姚凡(除署名外))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