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人应免费乘车还是领补贴?
换种优惠方式而非减少福利
在上海实行补贴替代免费公交后,包括广州等城市也都发起相关研讨,是否能学习上海经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深圳要学习上海经验,首先得破解三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老年津贴的发放。上海是今年5月1日将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与《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同步实施,发放津贴的年龄是从65岁开始到100岁分成了5档,每月75~600元不等。而深圳实行的还是2011年深圳市政府五届二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圳市高龄老人津贴实施方案》,与全国标准一样,从80岁起户籍老人每月可以领到200元津贴。
本报曾报道过,正在酝酿修改的相关条例拟下调到70岁,不过包括福田、南山、盐田等9个区已经从区政府层面,以不同的名义从70岁开始为户籍老人发放生活津贴。如果改为津贴制度,则需要市区同步整合,而且最好与65岁开始的老年优待政策相衔接,扩大受惠范围。
第二个难题是户籍与非户籍老人的补贴如何协调。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与上海不同,非户籍老人的数量远远大于户籍老人数量,按照现有相关政策,非户籍老人是无法享受到深圳市政府提供的老人津贴,免费乘车和大部分公园场所半价等“全国福利”,如果换成单一的交通补贴如何能不形成“政策洼地”,则又是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水平。
第三则是能否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据披露,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涉及260万老年人,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相比深圳,目前领津贴的也就2万多户籍老人,一年才300多万元;即使增加到100万人,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对财政也不会造成更大的冲击。
总之,正如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在一次调研中所说,从传统和道义上来说,给老人的福利都不过分。考虑到未来财政的承受和城市公共配套的容量,不能让老人们有被剥夺感是第一前提,在此基础上,用补贴换免费车票,让喜欢出行的老人利益没有明显受损,部分出行艰难或出行意愿不强的老人也能公平受惠的同时,公共交通工具的拥挤情况也会有所缓解。
记者 管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