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力争2017年6月动工 具体选址位置在哪?
规划全过程引入公众参与,以需定建
为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了解校园直接使用主体的真实需求和对规划建设的意见与建议,有效提高规划建设方案的人性化和可操作性,市建筑工务署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规划中全过程引入公众参与,以需定建。
今年8月,工务署分别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和北校区就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如何建设开展了使用者意愿调查,同时借助中大深圳校区规划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学校辅导员向学生推送问卷链接的方式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219份。调查对象涵盖中山大学的学生、教师、教辅、教职人员和校友,从学科、年级、身份等,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覆盖率和代表性。
8月底,市建筑工务署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组织召开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Ⅰ、Ⅱ、Ⅲ 标)集群研究工作坊评审会,来自市规土委、中山大学、市公共艺术中心、规划建筑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师等共聚一堂,为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引入“工作坊”,创新设计招标模式
中山大学·深圳校园一期建设的范围为新陂头河(含新陂头河景观建设)以南、公常路以北的猪公山及周边区域,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医、工、理、文”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一期建设设计招标共分为三个标段,并通过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及入围单位筛选。
区别于以往的招标形式,“工作坊”是开展开放式设计研究、在设计招标模式上的一种创新。
“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提前,通过设计师与使用方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设计师更充分地了解使用方的需求,为设计招标和今后规划设计探索最佳的方向。”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招标通过工作坊平台进行资格预审,得到了中山大学校方及业界的认可,中大积极组织师生充分参与本次设计方案入围评审,力争使方案真正满足校园的最终使用主体——学校师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