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7、9号线今日12点迎客 单程价最高分别为7元和6元
7、9号线工程建设亮点众多
多方面创新开创国内地铁建设先河
记者在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处获悉,7、9号线工程建设秉承“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地铁。历时四年多的建设历程中,以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为理念,超前谋划、精心部署;战高温、斗酷暑、抗台风。克服了地质条件差、施工安全风险高、管理协调接口多、交叉作业影响大、资源需求强度高等诸多困难,解决了下穿各类复杂地面建筑、河流湖泊、超高压燃气管道、既有线路及桥梁,大规模穿越复杂地层、人流密集区等一系列工程难题。
7号线完成了近11.2万平米的拆迁,近186万延米的综合管线改迁,近53.4万平米的交通疏解,近3.2万棵苗木绿化迁移及恢复,下穿20多栋重要建筑物、6次既有运营线路。
9号线完成了近40万延米的各类管线改迁,50多万平米的交通疏解,3.3万多棵苗木的绿化迁移及恢复,全线共穿越4处水体、6条既有运营线路、68栋建筑物和13处重要构筑物,切除154根桩基;完成两处总长度约450m的重叠隧道;完成春风高架和广深高速两处工程风险较大的桩基托换。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7、9号线工程建设坚持以创新提升品质,积极推进多种技术创新。针对车站密度大、换乘车站多、穿越城市繁华区、深基坑施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要求高、环境保护难度大等特点,建成了集视频图像传送、参数反馈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盾构管理平台。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地铁建设中引入光导管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预埋滑槽技术,采用了“先隧后站”、盾构穿越建(构)筑物切除密集桩基础、低净空条件下地连墙成槽等新技术。全面采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优化了4000余个碰撞点;采用了高铁轨道施工CPⅢ测量、列车“无触点逻辑”控制等一批新技术;推广了车站主体清水混凝土结构,充分展示了低碳环保的新型建筑理念,为开创低碳环保型装饰装修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居民密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7、9号线采用了道床垫和钢弹簧浮置板混凝土道床等减振降噪措施,降低了列车行驶噪音和震动对沿线周边环境影响;在装修材料上,深圳地铁则创新性地采用了水泥纤维板、微晶石、水磨石等新材料,为开创低碳环保型装饰装修积累了经验;新线车站采用了LED灯及智能控制灯光调节,设备走廊区采用了综合支吊架及上走线,实现了安装空间的合理分配与资源共享,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可节省空间和材料。
7号线皇岗口岸站还首次试点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艺。据了解,清水混凝土是在采用清水混凝土和优质模板的基础上,一次浇筑成型、不再进行任何其他装饰。车站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水混凝土采用的是天然河砂,原材料标准要求高,模板、底板以及胶合等材料都是采用欧洲标准,“建造质量更好。”
据了解,自开工建设以来,地铁7、9号线还始终贯穿绿色文明施工的管理理念,如皇岗口岸站与市政变电所合建,并形成下沉式城市广场,大幅节约了建筑用地;侨城东车辆段、笔架山停车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了停车场、车辆段公园化。截至目前,华强北地下空间、侨城东车辆段、车公庙枢纽、碧-机区间高架等4个项目获得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工地荣誉称号;7号线工程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第4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9号线工程荣获有着“隧道工程领域奥斯卡奖”之称的国际隧道学会2016年年度隧道奖提名。
据介绍,7、9号线在车站内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墙,丰富了深圳地铁车站的艺术氛围,展现了深圳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艺术水准。7号线整体装饰装修风格以“中国梦—缤纷生活梦”为主题,着重结合站点周边区域的文化属性,以独特的车站艺术塑造手法,展示各车站空间的独有气质;9号线全线装饰以节能环保为理念,素雅镂空、一线一景、 艺术墙与站点环境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