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环评第2次公示(全文)
【导语】:2016年6月14日,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线开始第二次环评。以下是?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原文。
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受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接近完成,报告书送审前需要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线路起点起自一号线已运营迈皋桥站,出站后沿和燕路向北,逐渐由高架转为地下,并逐渐拐至和燕路东侧,从晓庄广场隧道下方预留通道处穿越市政隧道后,在晓庄国际广场西侧设晓庄站,与7号线换乘;出晓庄站后,线路拐至和燕路路中继续向北前行,在神农路路口设吉祥庵站;继续往北在太新路路口设燕子矶站;出站后线路继续向北至珠江路后向东,在十里长沟中支东侧设笆斗山站;出站后,线路向南拐至规划庐山路,再向东拐至太新路南侧,在太新路南侧设终点二桥公园站。站后接出入线连接二桥公园停车场。在线路终点太新路以南,绕城高速以西,规划燕恒路以北地块内设二桥公园停车场一座。计划于2016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工期4年。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占用城市道路、施工噪声、施工振动、扬尘、污水、生态景观等方面。
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风亭、冷却塔、地上线噪声影响,地下线振动影响,以及车站、停车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车站风亭异味等方面。
3、污染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控制大气扬尘污染。对地下车站风亭异味影响防治措施建议为:对周围涉及敏感目标的风亭区建议优化设计,排风亭和活塞风亭风口背对敏感目标,开口朝向道路一侧;对风亭加强绿化;地下车站应采用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装修材料,既有利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又可减轻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做好施工场地排水体系设计,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沉淀池和排水管道,施工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于物料冲洗及洒水降尘,其余部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施工人员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盾构施工泥浆水经泥水分离系统处理后污水经盾构机自带的循环系统设施全部回用,污泥经干化后与工程弃渣一并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市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施工中应做到井然有序地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暴雨时进行挖方和填方施工。雨天时必须在临时弃土、堆料表面覆盖篷布等覆盖物,以防止弃土在暴雨的冲刷下,进入附近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在基坑开挖和隧道掘进中保证施工机械的清洁,并严格文明、规范施工,避免油脂、油污等跑冒滴漏进而污染地下水。避免过量抽排地下水。施工降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量测地下水位,避免过多过深排降地下水。做好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等基坑支护和基坑围护止水;采用基坑内降水,可以较好减弱基坑内外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有效减少抽排地下水量和控制基坑外的水位下降。在满足降水要求的前提下,降水管井优先选用细目过滤器,可以有效减少抽排水中的细径沙粒,对控制地面沉降也有一定效果。加强对开挖地段周围的地下水水位观测和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对地面沉降进行观测,及时取得数据,发生较大沉降时,应马上采取措施,停止降水,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做好防渗设计,按照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各个环节的防渗要求。
(四)振动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采取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营运期:
(1)在本工程车辆选型中,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应重点考虑其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
(2)工程设计采用的60kg/m钢轨无缝线路,对预防振动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3)运营单位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旋轮和打磨钢轨,对小半径曲线段涂油防护,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
(4)对超标的振动敏感目标,根据超标量分别采取特殊、高等、中等减振措施。
(5)为预防地铁振动的影响,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的规定及本工程实际情况,对于沿线所处“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及“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地下段和地面段振动达标控制距离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振动敏感建筑。